價值曲線的"山水畫卷":留白處隱藏著上汽的生態決心
上海車展期間,作為東道主的上汽包館集中展示旗下六家整車企業十個品牌的上百輛新車,形成全方位、全品類的上汽創新產品矩陣,這一大手筆至今還為行業津津樂道。
車展的硝煙還未褪去,全新智己L6正式上市,成為上汽在高端產業鏈極致整合的代表作,通過迭代后的靈蜥數字底盤性能+全系800V平臺+全系激光雷達+全系舒適配置,不僅全新定義下一代高階智能汽車產品,還直接拉高了20級萬純電轎車的天花板。
近期,上汽集團旗下安吉物流建造的全球最大滾裝船"安吉安盛",這艘擁有9500車位的遠洋汽車運輸船,搭載上汽自主車型和其他中國汽車品牌開啟了歐洲首航。
同時,上汽集團的MG i-Smart智能網聯系統全球激活量突破百萬大關。也就是說,每當一輛搭載i-Smart系統的MG被交付到海外用戶手中,上汽海外出行的后臺地圖上就會亮起一個新的小點,如今,這百萬余個亮點已經匯聚成一片星海。
這些與上汽相關的熱點看上去似乎是并不相關的獨立事件,但如果將它們放在上汽集團的整體戰略藍圖中,就能清晰看到匯集而成的完整軌跡。
這家中國汽車工業的老大哥,在這場自我變革中,正在逐漸展現其改革破局的爆發力,在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版圖上勾勒出全新的價值曲線。
打穿各種邊界,重構汽車產業價值邏輯
對整車板塊的整合是這場變革的第一步,上汽分別組建大乘用車與大商用車業務。大乘用車整合了乘用車公司(即榮威飛凡、名爵品牌)、研發總院、零束科技、上汽國際和海外出行五大主體,使目標更聚焦,資源更集中,效能最大化。
上汽將旗下所有底盤研發和制造能力合而為一,全力打造先進的線控底盤技術;在第一代VMC技術落地智己汽車的基礎上,第二代全棧線控底盤預計2027年前首發落地;支持 L3 級量產自動駕駛,具備自學習、自進化和自成長能力的上汽銀河全棧4.0電子架構,今年即將落地。
以全新智己L6所搭載的靈蜥數字底盤為例,這正是大乘用車組建后展現出來的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之一。該智能底盤技術由上汽研發總院提供,集成了后輪轉向、電控懸架等技術,它通過全車X、Y、Z三向六自由度整車運動的協同管理,實現了對車輛所有維度動態性能的聯調聯控。
目前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并不多,通過智己L6全系標配,上汽將靈蜥數字底盤下探至 20 萬車型,同時也是智己的重要賣點之一。未來榮威、名爵與合資品牌的電車也有望將搭載該底盤技術。在提升不同車型競爭力的同時,也能通過總量的提升來分攤研發費用。
同時,上汽還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車,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上海車展期間,上汽正式發布了商用車戰略的全新藍圖,目標直指全球商用車第一梯隊。
基于此,上汽大通以技術平權與生態共創作為突破口,試圖重構汽車產業價值邏輯。比如通過"鈴駒運力"平臺整合車、貨、人、數據生態,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閉環。
目前大通與華為已在智能網聯、云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首批合作成果將搭載于星際皮卡,通過華為乾崑云服務實現車輛狀態實時監控、智能貨柜調度等功能。
根據上汽大通的規劃,商用車產品條線的目標,是在2030年銷量突破50萬臺,沖擊行業第一陣營,實現"中國市場輕客第一""中國市場新能源輕商第一""海外市場輕商出口第一"三項第一。
憑借 70 年的造車經驗與 40 年的合資歷史,上汽內部孵化出了成熟完備的零部件產業體系,擁有數量龐大的零部件子公司,形成了優秀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覆蓋整車制造、零部件研發、銷售及后市場服務。
整車之后再對零部件體系整合,也并不令人意外。圍繞智能化與新能源,上汽早就在對產業鏈上下游和關鍵環節進行資源整合、耦合互補。這不僅是對成本和效率的考量,更是通過打穿各種邊界,對產業鏈價值進行全新的梳理和重構。
上汽在推動智能底盤、智能駕駛、車云通信、算法融合、電氣系統的協同開發。在此過程中,上汽通過跨行革命,借鑒同行經驗,一方面繼續深化與大眾等合資伙伴的合作;另一方面則與華為、地平線、寧德時代、Momenta、OPPO、火山引擎等頭部企業的合作,借助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互補,打造擁有全新體驗的產品。
其中上汽與華為共同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通過項目聯合開發,在探索智能汽車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新路徑的同時,也將成為上汽面向大眾市場的又一戰略重點。
依托先發優勢,實現出海體系化
上汽是國內最早出海的車企之一,早在2001年就第一次實現乘用車產品出口。截至2024年底,上汽在海外市場累計交付超過550萬輛,成為出口最多的中國汽車企業;同時,上汽連續8年汽車出口第一、連續3年海外年銷量超100萬輛,歐洲發達國家銷量占比達25%。
另外,上汽已經建立了集研發、營銷、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車等為一體的面向全球市場的汽車產業鏈,產品和服務進入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
這一成績背后,正是上汽集團外海戰略的體系化升維,不僅是從單純的產品出海到物流、生態和本土化共同構成的整體出海戰略,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和資源分配的生動實踐。
根據上汽在車展發布的Glocal戰略3.0,通過"全球+本土"戰略,上汽將利用海外市場先發優勢,不斷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這也充分展現了中國車企對全球化運營的前瞻思考。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落腳點是MG品牌。目前MG在海外20多個國家位列銷量TOP10,未來上汽將針對當地市場提出更具個性化的MG品牌主張,讓MG成為上汽乃至中國汽車撬動全球市場的先鋒品牌。
無論是"安吉安盛"滾裝船、MG i-Smart系統百萬激活量,還是MG品牌煥新、L2級智能輔助駕駛在海外市場的逐步落地,這些軟硬件的升級,無一不是在輸出中國智造的創新能力,打造中國汽車出海的護城河。
目前上汽已經建立了歐洲設計中心,正在籌建歐洲工程中心,以及探索歐洲本土化方案。在東南亞市場,深化東盟本地化合作,籌建KD工廠;在拉美、中東、澳新市場,圍繞全面Local化的戰略導向,不斷深耕本土;在非洲市場,以埃及、摩洛哥、南非為戰略支點,以點帶面,區域聯動。圍繞全面本土化的戰略導向,上汽也在持續深耕,形成各區域個性化、智慧化產品方案,做到"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
未來3年,依托自身深厚的電動智能網聯技術積累,上汽將打造包括SUV、轎車、MPV、皮卡在內的17款全新海外車型,搭載全新HEV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將覆蓋全球主流細分市場,固態電池等顛覆性技術也將實現落地應用。屆時,上汽全球汽車品牌和本地化生態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
2025開局良好,自主品牌戰略光芒凸顯
無論是面向內部還是外部,也無論是單點還是體系化,上汽的多維戰略成效正在逐漸凸顯。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迎來開門紅,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表現可圈可點。
4月,上汽集團依舊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4月份整車批售37.7萬輛,同比增長4.6%,其中,新能源車銷量12.8萬輛,同比猛增71.7%,銷量規模創今年新高。
總體來看,今年前四個月,上汽實現整車批售132.1萬輛,同比增長10.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達到85.1萬輛,同比增長24.4%,占集團銷量的比重達到64.4%,較上年同期提升7.1%。智己、上汽乘用車、商用車等 均實現快速增長。
海外市場也依舊穩扎穩打。今年前四個月海外銷量達30.6萬輛,繼續位居行業前列。
上汽大整合下的乘用車大自主戰略、商用車組合拳戰略、面向更廣闊市場的Glocal戰略,以及更多不同層面的戰略支點的協同共振,不僅帶來了連續四個月銷量攀升、進程落地的四處開花,同時樹立了中國汽車主動變革、堅韌向上的范式。
用大整合打破邊界,以技術創新重構價值認知,借生態融合激活生命力,上汽以改革破局、以技術立身的轉型邏輯,如今已經越發清晰,接下來就該期待上汽的更多新故事了。